为隧道装上岩爆“听诊器”:东北大学科研团队在深部工程的创新探索

为隧道装上岩爆“听诊器”:东北大学科研团队在深部工程的创新探索

在甘肃北山的地下实验室,东北大学深部金属矿山安全开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团队正在进行一项关乎深部工程安全的重要实验。随着全世界对深部金属矿资源开发的关注加剧,岩爆这一深埋隧道建设过程中常见而危险的现象,成为科研团队需要攻克的一道难题。

岩爆是一种由于岩石内部应力突然释放而导致的剧烈爆炸,给深部工程的施工带来了潜在的巨大风险。随着地下工程不断深化,专家们意识到,若能及时预警,便可最大程度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与设备的完好。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东北大学深部金属矿山安全开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应运而生,自2011年起,国家对此领域发展的重视使得实验室的科研任务越来越繁重,旨在通过自主创新来应对这一世界性难题。

科学家精神的传承与实践

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刘造保教授表示,推动矿业高质量发展、提高资源开发安全性,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经过10余年的努力,科研团队提出了基于深部岩体力学的岩爆预警方法,同时研发了多种能切实应用到实际工程中的监测设备。冯夏庭院士,实验室主任,更是带领团队在严峻的施工环境中长时间坚守,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来提高岩爆预警的准确性。

“我们的目标是实现岩爆的定量预警,而不仅仅是定性的预警,”冯院士如是说。为此,团队为隧道装上了岩爆的“听诊器”,期望通过超大型深部工程灾害物理模拟设施,进行高仿真度的物理模型试验,来探讨岩爆的诱发机制。这一研究不仅实现了国际领先的工程技术,更在理论体系上提升了深部工程的安全系数。

从实验室到工地的无缝对接

国家战略项目建设的推进,使得依赖岩爆监测技术的项目愈加重要。如锦屏二级水电站的建设,平均洞线长达16.67公里,施工过程中的岩爆风险巨大。面对这样的挑战,团队深入工程现场,逐层分析和研讨施工方案,形成系统的风险调控方案。姚志宾,实验室的高级实验师,认真总结道,“通过四年不懈努力,我们实现了从岩爆定性预警到等级和位置的定量预警,精确度显著提升。”

在青藏高原的巴玉隧道施工现场,科研团队面临着高海拔以及环境艰苦的双重挑战,最终不惧艰险胜利达成了监测预警任务。“作为新时代的科研人员,我们必须承担起责任,为重大工程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年轻的博士研究生张文灿感慨道。

科学育人:激发创新与实践能力

实验室不仅致力于科研同时,也重视年轻科研人员的成长与培养。深部金属矿山的探索,为更多年轻人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鼓励他们在建设祖国的重大工程中找到自我价值。实验室成员顾晓薇教授多年来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倡导“实干报国”的精神,鼓励科研人员积极走向一线,直面挑战。正如2021级博士朱宝全所言:“每一天的辛苦付出,都能够在项目建设中感受到回报与成就。”

这一切,都不禁让人肃然起敬。而面对未来,科研团队还将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如深层油气开发、地热利用及高放废物处置等,为推动我国矿业发展贡献更多智慧。

结语

在这个充满挑战的科研旅程中,东北大学的科研团队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科学家精神的重要意义。他们在深部矿山研发与安全保障的探索中,不仅为我国矿业强国目标努力奔赴,更坚定了无数年轻人的理想与信念。在未来的日子里,希望更多的青年人可以参与到这一鼓舞人心的伟大事业当中,共同为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而努力。

解放周末!用AI写周报又被老板夸了!点击这里,一键生成周报总结,无脑直接抄 → https://ai.sohu.com/pc/textHome?trans=030001_yljdaikj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365sf.cn
word文档中打钩的8种方法【实用】
约彩365官旧版本网客户端下载
苹果哪些自带app没用

苹果哪些自带app没用

📅 06-29 👀 5902